站内搜索-

你待在厕所的时间有多久

所属分类:科普专栏发布日期:2019/06/13 264

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,手机几乎变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,许多人连上厕所都不忘记带上它,看微信、刷微博、打游戏,甚至离了手机就无法正常排便。

(一)上厕所喜欢玩手机的人:你的七个器官正慢慢受损

1、大脑:反应迟钝、头晕脑涨

人们蹲厕时玩手机,不自觉地就会延长时间,容易使血液向下流,导致脑部供血不足,这就是为什么久蹲后突然起立会出现头晕脑涨的原因。

2、眼睛:近视、干眼症

卫生间光线一般较暗,不适合看任何电子产品,尤其是孩子,如厕时近距离看手机会使眼睛始终处于紧张、用力的状态,得不到充分休息,从而容易引起近视。成人长时间盯着屏幕时,眨眼次数会减少1/3,从而导致眼球表面更多泪液蒸发,使眼球缺乏滋润。而泪液蒸发是导致干眼症的主因之一,干眼症最终会导致永久性眼损伤。

3、颈腰椎:颈椎间盘突出、颈椎不稳

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是颈椎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。如厕时,身体会不自觉前倾,颈椎受到的压力更大,导致颈椎前屈度发生变化,易引起颈椎间盘突出、颈椎不稳等。尤其是蹲便,还会因腰椎缺乏足够支撑,导致原有弧度被改变,让椎间盘所受重力不断增大,久而久之会诱发腰椎间盘突出。

4、心脑血管:血压升高、猝死

厕所是猝死率极高的危险地点之一,如厕时间过久,会让风险骤增。一项实验室数据显示:排便时,脑动脉压力可增加20毫米汞柱以上。对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,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诱发心绞痛、心肌梗塞及严重的心律失常,血压骤升可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,两者都可能造成猝死。  平常体质比较弱的人,还存在血管调节反应差的情况,如厕长时间看手机、久蹲后突然站起,容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,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晕倒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。

5、肛肠:痔疮、便秘

目前临床已经证实,如厕时间久与痔疮的因果关系,即使在没有便秘的情况下,蹲厕时因为玩手机、看报纸导致时间过久的不良排便习惯,同样可以促使痔疮发生。原因主要有两种:

1)肛垫下移。人体肛管的黏膜下有一层环状的静脉、平滑肌、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的肛垫,肛垫本身有弹性收缩的作用,可以开闭肛管,控制排便。但较长时间的腹压升高,会导致肛垫弹性回缩作用减弱,失去原本的支撑,下移形成痔疮。

2)静脉曲张。   直肠肛管的位置在人体腹腔的最下部,蹲厕过久,在重力和腹腔脏器作用的双重压迫下,直肠静脉回流受阻,末端血液回流障碍,可以导致静脉血管淤血扩张,形成痔疮。

 此外,排便是肌肉反射的动作之一,人体的中枢神经参与了这个反射活动,玩手机会干扰大脑对排便传导神经的指挥,延长排便时间,久而久之,很容易形成排便困难,或是习惯性便秘。

6、膝关节:退行性病变

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、运动最多的关节,人在下蹲时,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~6倍。深蹲垂直向下看,膝关节是超过脚尖的,增大了膝关节角,使后交叉韧带和髌骨受力增加。凡关节都由结缔组织韧带所连,韧带在肌肉的两端,而且血液循环较薄弱,人在久蹲后,内外侧韧带受力最大,加大了关节和韧带的负担。对于已经有退行性病变的人,建议上厕所别久蹲,最好选择坐便。

7、下肢:静脉血栓

人体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,需要肌肉的收缩来辅助,当蹲厕所看手机超过15分钟以上,肌肉长时间不动,收缩会相应变慢,导致静脉的血液流速减缓,容易出现腿部肿胀、发麻。如果经常保持这种坏习惯,还会形成下肢静脉血栓,若是下肢深静脉血栓,还可能致命。本身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、血液有凝固倾向、肥胖、高血脂,或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注意,在如厕后出现腿部肿胀、下肢沉重走不动路时,应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。

(二)上厕所玩手机还有以下四大伤害

1、吸入毒气,易发炎

坐马桶时,身体和有毒物质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空间,时间长了,这些毒气会进入人体内,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炎症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排便也应追求“短平快”,尽量减少人体和有毒物质的接触时间。

2、错过便意,会便秘

玩手机必然会分散排便时的注意力,想便便的感觉不留神就错过了,这样就会导致便意迟缓或没了便意,人为引起便秘。

3、头晕脑胀,腿发麻

蹲的时间太长,容易使血液向下流,导致脑部供血不足,正常人久蹲突然起立会出现头晕脑胀。血液的循环受阻,时间长了,细胞供氧不足,一旦血液回流,会出现部分神经发麻,有些人往往就会出现腿麻。

4、手机滑落,会破财

把手机带进厕所,总会有各种不留意的时刻,让手机从手上或者身上或者放置的地方滑落掉进厕所,造成财产损失。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可真不少呢。如果您已经形成了上厕所看手机的习惯,怎么办?必须告诫自己进厕所时不要带手机,如果有刷朋友圈强迫症,那就先刷完再进厕所。

(三)那如厕时间多长才适合呢

1、每天1次较为理想

从时间上说,一天24小时对人体而言是一个时间节律周期,养成每天定时的排便习惯,会使排便成为身体一种周期性、节律性的机能,从而使排便成为轻而易举得以完成,而不会成为人们的负担。  一般来讲,一天一次大便,或一天两次及两天一次均属正常,以大便通畅,机体无不良反应为度。

2、早上排便好

因为经过一夜的消化,食物残渣留在体内,如果早上没排出,就会产生毒素,而且时间拖越久,产生的毒素越多。所以最好的是,早上一起来,就喝一杯温水,一方面有利于清洗肠胃,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肠道的蠕动,从而容易产生便意。

3、每次排便时间3-5分钟

许多人喜欢边上厕所边看报、玩手机,这样一心二用会分散注意力,降低对肛门肌肉的精密控制,久而久之可能诱发便秘。此外,早上是最好的排便时间,起床后就上厕所,或者早餐后20分钟排便是最佳时间。每次如厕不能超过5分钟,否则持续的压迫充血容易造成痔疮等肛肠病。一些老年人很难在5分钟内解决,可以站起再坐下,把时间间隔开,尽量做到不要一次就蹲坐十几分钟。

4喝水后多久上厕所才正常

一般来说,水在体内正常代谢需要3045分钟,相当于学校里一堂课的时间。水在体内停留时间长短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:

1)是吃的是咸还是淡。吃得过咸时,排尿的时间就会长一点,因为盐会造成水在体内潴留。

2)是你吃得多还是少。开饭前什么也没吃就猛灌啤酒,很快就想上厕所;而吃了东西,尤其是主食后再喝酒,就不太容易有尿意。原因很简单,食物像海绵一样吸附了水,延长了它排出的时间。

此外,身体是否缺水和天气的冷热也会影响排尿时间。运动完出一身汗,身体高度缺水,喝的水全部被吸收,就不易排出;天气太冷,水分很难通过汗液挥发,只能变成尿液,就让人老想上厕所。

(仅供参考)

返回列表 >

河北省药师协会
Copyright © 2003-2013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 冀ICP备16008306号